關于做好2020年廣東省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截至9.11)
各有關單位、全體博士后:
省人社廳下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廣東省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按照通知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資助對象、名額及資助方式
2020年我校推薦名額為7名。入選本項目的博士后每人獲省財政資助40萬元人民幣(其中30萬元為博士后日常經費),將按進度向獲資助人員轉撥。資助主要用于在站博士后研究期間的生活補貼、住房補助、購買保險及往返差旅費等。其余資助經費由博士后與國(境)外擬接收單位機構或合作導師自行協議承擔,派出時間一般不少于12個月。
二、資助人選條件
(一)申請人應為我校博士后流動站中擬進站的應屆博士畢業生或2019年11月1日后進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以進站申請時間為準),遵紀守法、思想品德端正,身體健康。應屆博士畢業生需在派出前取得博士學位。
(二)申請人在所從事的學科領域內具備一定的學術成績,表現出較強的科研潛力,原則上應具有良好的英語(或接受國語言)聽、說、讀、寫能力,同時符合國家、省關于公派出國的有關規定。
(三)自主聯系國(境)外高校、科研機構或知名企業,并獲得正式邀請。國(境)外擬接收單位一般應為世界排名前200名(以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US.News排名、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等四大排名為準)的高校、國際知名研究機構或企業。國(境)外機構正式邀請信應使用邀請機構專用信紙打印,由外方合作導師或邀請機構簽發,并明確如下內容:基本信息,包括被邀請人姓名及國內單位等;科研工作起止時間;科研工作專業、課題或研究方向;外方合作導師簽字(含電子簽名)與聯系方式。
(四)專業領域。優先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海洋經濟、現代工程技術、現代種業和精準農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前沿技術領域和急需緊缺產業領域。
(五)申請人與人社部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香江學者計劃、中德博士后交流計劃以及我省博士后人才引進計劃等項目不重復申報,入選后也不同時享受省財政及學校對博士后的日常生活補貼。
三、申報和遴選程序
(一)個人申請
申請人填寫《廣東省青年優秀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申報表》(附件2,簡稱“申報表”),并提供以下證明材料。《申報表》及主要證明材料復印件需合訂成冊,一式1份,A4幅面,左側裝訂,加封面、目錄。同時填寫《廣東省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流動站推薦意見表》(附件3),將申請材料提交至所在單位。主要證明材料包括:
1.有效身份證件
2.博士學位證書
3.國外機構正式邀請信
4.《申報表》中所列出的主要科研工作及學術成果證明材料
(二)單位審核
請學院、各單位匯總、審核申請材料,根據申請人的資格、科研能力、學術技術水平、取得的成果和綜合素質、發展潛力進行審核推薦,填寫單位推薦意見(附件3)和《廣東省青年優秀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申報匯總表》(附件4)。請于2020年9月11日前將本單位申報人的紙質材料(附件2、3、4)交人事處,電子版發送到指定郵箱。
四、其他事項
1.各單位嚴格遴選把關,切實把急需培養、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博士后人才選派到國(境)外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各單位要參照國家、廣東省有關公派出國人員的管理規定,做好資助對象“選拔、派出、管理、回國”各環節的工作,做到派出前有要求、派出后有跟蹤和檢查、派出后有考核。
3.獲資助人員應于2020年11月前完成赴國(境)外辦理進站手續,開始博士后研究工作,否則視為自動放棄。
4.獲資助人員參照《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實施細則的通知》(博管辦〔2013〕77號)中的有關規定管理。
5.獲資助人員在國(境)外完成科研任務后,須在派出時間結束前及時返校。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李智
電 話: 85211057
電子郵箱:rscrcxmk@scnu.edu.cn
辦公地址:石牌校區行政樓608室
附件:
1.《關于做好2020年廣東省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
2.《廣東省青年優秀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申報表》
3.《廣東省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流動站推薦意見表》
4.《廣東省青年優秀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申報匯總表》
附件1:關于做好2020年廣東省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pdf
附件2:廣東省青年優秀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申報表.doc
附件3:廣東省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流動站推薦意見表.doc
附件4: 2020年廣東省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申報匯總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