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廖璠,女,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管理學博士畢業。近年來在《中國圖書館學報》、《圖書情報工作》、《情報資料工作》、《情報科學》等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論文曾獲中國圖書館學會一等獎;參編國家教委統編教材1部;參加或主持過國家、省、廳、市、校級各類科研課題7項,參與200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第一子課題項目研究。
記者:老師在武漢大學的本碩專業都是圖書館學,請問是什么原因讓您對圖書館學感興趣的呢?
廖璠:我們讀書的時候是在80年代初,談不上什么感興趣,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都是父母幫忙了解專業的情況和未來走勢的。最后他們幫我選擇選擇圖書館學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書多。因為我的家庭在當時來說可以算是書香門第,他覺得女孩子以后能跟書打交道是挺不錯的。第二,因為一般大城市才會建比較多的圖書館,很少開在在農村鄉鎮,我們畢業的時候工作是國家包分配的,父母希望我通過這個專業以后工作留在大城市。第三就是有一個比較傳統的觀念,女孩子最好就不要去走南闖北,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好一點。綜合上面的原因,父母就決定讓我去圖書館學專業。
記者:圖書館學畢業的學生的就業方向一般是怎樣的呢?
廖璠:圖書館畢業的學生工作一般都是專業對口的,去到省級院級之類的公共圖書館的,也有去到學校圖書館的,也有去到企業單位的、情報的。以前是沒有信息管理這個說法,統稱情報資源,在98年以后發覺圖書情報這個范圍太小,北大就率先把它改為了叫信息管理系,之后其他學校也就跟著改了這個名稱。在當時來說圖書館學比較厲害的就是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幾乎是要考前幾名的才能選到這兩所學習學校,直到我讀博士的時候,我又回到了武大,這時圖書館學這個專業已經改名了。
記者:您的學生說您在跟他們聊天的時候會分享很多看法,他們覺得你很健談,那您在跟學生相處的時候你會比較在意什么?
廖璠:也沒有特別在意什么,因為走了二十多年的生涯歷程,可能在我的價值觀里面會有一個教育別人的理念,為人師表是要解答別人的疑惑,要去幫助別人,去教育別人。這么多年到今天,其實心態是有轉變的,這種分享和交流才能真正體現我所說的教學,即相得益彰。然后我發現這種觀念讓我很受益,我現在教的知識管理課程,臨近學期末我會安排一節實踐課,由學生講,然后我點評,這樣他們整節課都特別的豐滿。教育并不是以老師為主的滿堂灌,素質教育里面體現的應該是老師作為主導,學生才是主體,如果能讓學生融入進課堂,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潛能,我覺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所以我很感謝大家能夠參與這堂課,融入這堂課。對學生來說,可以讓自己的視角變得更圓滿,熱情得到提高;對我來說,我的課堂教學也被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豐富了,現在網上的渠道越來越多,每個人都能從他自身的角度去了解社會,我就可以通過學生來了解社會以及更多知識。
記者:你從教信息管理這個專業這么多年,學生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的時候會出現什么問題?
廖璠:在這個專業里面我是教《信息服務與用戶》這門課,這幾年我覺得它確實有點變化。這門課差不多就是把你專業課所學的工具、知識、原理、方法綜合起來,為社會、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但大二有很多知識還在學的過程中,所以缺少一個基礎性的東西,專業知識本來就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得先學原理的東西打下基礎,然后才能慢慢學一些手段方法。信息管理就要借助很多方法,比如你要檢索信息,一般人就只是作為一種瀏覽,上網頁輸入關鍵詞,但真正學信息管理的人他就會用專業的技術,通過許多的專業數據庫檢索,這樣檢索出來的東西就會比沒有學這些東西的一般的人要準、要精。這就是專業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專業的知識。
記者:全國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臺試點日前在濟南啟動。今后,我國建筑業將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實現勞務實名制管理,信息化的時代真的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您怎么看待這種由于信息管理而帶來的進步?
廖璠:我覺得這是整體趨勢里面的一個必然,就是現在各行各業其實都在進行管理信息系統化。比如說你們作為學生,現在選課是網上選課,我們老師也使用公務卡,社會保障系統,還有我們的整個教學管理,很公開、很透明,大家的感觸都是很深的。現在各行各業的信息網絡化,一是管理者便于管理,而是被管理者能夠實時查找到我們所要了解的信息。這些我覺得是社會的趨勢,只不過是一步一步走到社會生活當中、日常生活當中、職業工作當中。從社會方面,它也是增加了一種管理的透明度。而其他方面,像醫療,以前要從掛號開始,然后到專家,再到開藥方,而現在醫治一個病,如果是疑難雜癥,就可以在網上公開病例,然后世界各地都可以提供好的意見、方案、建議,甚至提供好的技術還有醫生,使病人得到及時的醫治,這是有利的。
記者:現在也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會經常接受到許多的信息,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好網絡上的大量信息呢?
廖璠:我覺得運用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人的價值觀念。因為人的行為是受價值觀念主導的,你吸取的信息都會體現你的價值觀,任何一條信息對于不同的人,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應,同一條信息對他產生的可能是很積極正面的影響,但是對另一個則未必。所以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人本身這個信息用戶,每一個公民都是信息的接收者,能否很好地運用信息取決于每個人的價值評判觀念,要從樹立社會價值觀念入手。
記者:您認為擁有信息管理這項技能會給一個人的就業發展帶來什么影響?
廖璠:這是一種技術,是一種工具,雖說不是天天要去用,但至少是給你增加一個翅膀。在我們行業里有一句話——現在不懂計算機基礎的都是文盲。全社會都在利用這個技術,比如說你足不出戶可以了解天下事,商人可以把自己的商品推銷到全球全世界,這個技術已經是周圍人生存生活的一個基本技能了,所以你說對于工作有什么影響,首先是你掌握一個基本技能。
記者:那你對學生有什么期待嗎?
廖璠:首先要真誠,畢竟做人最重要,你所有的知識技術,都是在我們作為人的基礎上去發揮運用的。真,是很真實,要有勇氣,能夠很真實去面對自己的挫折失敗;誠,就是很誠信,因為現在無論是企業,還是人際關系,都需要誠信的維護;第二個就是,未來你們走上各行各業,要保有一份熱情,才會讓自己永遠都不乏活力、創造力,無論我們擁有什么樣的才干,都能以一份熱情把自己融入到當下;第三個就是要有一顆分享的心。現在的社會是一個講合作,雙贏的時代,所以我給每一屆學生留下的畢業箴言,就是分享擁有更多。
記者:聽說您跟學生分享過楊絳先生的相關言論,很讓人感動,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廖璠:楊絳先生那個趣事,我好像就講了他寫的一句話,說人一輩子在追求,最終才發現其實人內心的平靜淡泊才是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原先以為名利地位權錢情是我們人生的目標,但是經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各種的失敗以后,最享受的是自己內心的那份平靜,就像我們講的返老還童,回到孩子般的那種天真,保持活潑的那種單純。還有另外一句話,就是自己的路是自己走的,與外面的世界沒有任何關系。我現在發現我走到今天也是這樣,所有我的路是我自己選擇,我的人生是我自己選擇,然后一步一步,沒有誰能夠替代,也沒有誰能夠幫助,是靠自己的勇氣和意志力走出來的,至于外面那個世界風風雨雨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所有的成功也好,失敗也好,贊嘆也好,批判也好,其實都不重要,最后都是回歸到自己。我的一生也有過很多追求成功的經歷,所謂的成功,走了這么幾十年然后我才發現,人生最終是那份淡定,那份平常心,去回到你那個生活,真正享受當下的生活。
(撰稿人&記者:彭全昌、林淳琳 審稿人:張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