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湖青年說 | 講四史 勇擔當
秋雨淅淅瀝瀝
如黨課教育潤物細無聲
湖面泛起陣陣漣漪
硯湖青年深受觸動再出發
10月29日,預設在硯湖旁的“硯湖·青年說”由于天氣原因,轉而在室內進行,但學院黨委書記陳雄輝及19級學生代表熱情不減,齊聚文3棟403,共度精神洗禮之旅。
第三期硯湖·青年說——“講四史,勇擔當”在疫情之后重新與大家見面,硯湖青年說始終倚靠黨建教育為背景,堅持以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為核心,以線下小座談、線上廣輻射的形式,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學生創造條件。
盡管全程在鏡頭的捕捉之下,但是各位新晉“網紅”們在短暫的調整后也能慢慢適應,陳雄輝書記高屋建瓴般地闡述中國共產黨以及新中國建立的發展歷程,優秀學生代表硯湖青年們各抒己見熱烈交流,主持人余思龍老師穿針引線把控全局,現場的氛圍漸入佳境。
何謂四史?
中國史
黨史
社會主義發展史
改革開放史
壹
不忘初心
觀“四史”,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一段發展歷程”,在中華民族風雨飄搖之際,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走社會主義道路,憑借“先進的思想、高尚的追求、嚴密的組織、超強的戰斗力”,帶領中華兒女成功站起來,繼而脫離蘇聯的指導走自己的路,完成“一化三改”,在曲折中開拓出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道路,逐步實現富起來、強起來的宏圖壯志。
無論走得多遠,我們始終不能忘記我們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黨堅持為人民服務,青年更應該以人民的福祉、國家的繁榮發展為己任,如此方可行穩致遠。
貳
以史為鑒
四大文明古國,唯獨我們不間斷延續至今,這離不開我們重史實的傳統。前人深知以史為鑒的重要性,今朝亦然。
硯湖青年說:“從歷史中汲取經驗,用于生活,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
陳雄輝書記亦言及,我們斷不可把歷史剝離出來,要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看待過去,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襲。
以史為鑒,武裝頭腦,重要前提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置于今日之青年,則更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文化創新的精神,在學習“四史”中學以致用,發揮其無限的磅礴力量。
叁
百折不撓
論“四史”,也是在感受先輩們不懼挑戰、迎難而上的精神風尚。
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專制,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們獲得解放,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道路曲折我們不斷摸索,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我們繼續向前。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國不怕困難,中國人民不屈服不退縮,是歷史告訴我們只要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干實務謀發展,必能克服困難重重。
2020年,疫情肆虐,但青年們都站了出來,他們奔赴前線,與死神對決,他們擔起社會重任,搶救了無數寶貴的生命,百折不撓,他們是中國的棟梁。
談話漸入佳境
硯湖青年由史及我
談到許多動人心魄的案例
精彩紛呈
談及校史
自1933年以來
華師已有87個年頭
一路走過風風雨雨
始終以人為本重視教育
只為培育更多服務社會的棟梁之才
陳雄輝書記說
我們要“知行合一”
“道路是信仰”
面對歐美資本主義的圍追堵截
我們應該始終堅持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將偉大理想
融入日常生活的行動中
初心不改 肩負使命 勇往直前
先進的技術平臺讓我們歡聚一堂
嶄新的時代也把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上
“硯湖·青年說”第三期暫告一段落
青年們請繼續往那星辰大海去乘風破浪吧
圖源|經管信息新聞中心視覺部 魏彤亦
文案|李泳俊
排版|聞 蘭
審核|余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