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大洋網、南方網:構建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2020年6月11日大洋網、南方網:構建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2020年春夏,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網課不返校”成為學校教育的新形態。高校如何開展“不見面”的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精準把握師生的思想政治動態?如何引導師生應對疫情提高信息甄別能力?如何開展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致力于理論探索,2020年6月11日,廣州日報大洋網、南方日報報道了由政工團隊撰寫的:構建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網址鏈接:
廣州日報大洋網:
https://m.dayoo.com/202006/11/155914_53385640.htm
南方網:
http://theory.southcn.com/c/2020-06/11/content_191012716.htm
構建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2020年春夏,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網課不返校”成為學校教育的新形態。高校如何開展“不見面”的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精準把握師生的思想政治動態?如何引導師生應對疫情提高信息甄別能力?如何開展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目前各高校忙于網絡教學,“網課不停學”,已經度過了最艱難時期。但是,網絡教育,尤其是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面臨著一次全面、深刻的“大考”,與課程教學相比,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內在的規定性和特殊性,更強調“交互性”、“面對面”教育方式,那么,網絡如何開展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基于論述簡練,本文將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簡稱為“黨建與思政”。
一、直面“大考”,如何轉危為機
新冠疫情來勢兇猛,人類又面臨一次生存與發展的考驗,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高校計劃分批返校復學,在經歷“全民網課”、“教師變主播”、“學生靠點贊”、“在線學習”的特殊時期之后,原來“面對面”的黨建與思政工作,開始轉移到互聯網上,轉移到“云端”上,由于準備不足,許多常態化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活動被迫暫停,例如,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及發展工作如何開展?學生宅家的情感和心理問題如何感知并及時疏導?集體性教育活動的傳播力如何在網上實現?學生宅家的自主性、自覺性、自律性如何引導和監督?網絡直播或錄播如何解決面對面的交互性問題?在網絡上,如何滿足學生因差異性而導致的個性化需要?實體課堂與虛擬課堂、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如何有效轉換?集體生活與個體生活如何轉換和適應?……這一系列問題,倒逼高校領導和學界的深入思考。透過這些靈魂拷問的背后,我們反而看到了及時、有效、全面應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黨建與思政的曙光。
1.大學生越來越接受和喜歡網絡教學教育,接受網絡黨建與思政工作。網絡教學、在線學習經過幾個月強迫性實踐,大學生們已經接受和喜歡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接受線上考試、線上答辯、線上面試,原來不可能或不愿意線上完成的事情,現在被迫線上完成,而且覺得“挺不錯”!
2.高校教師越來越適應和開展網絡教學教育,政工干部越來越主動開展網絡黨建與思政工作。據許多高校反映,疫情期間網絡教學最受喜歡是年輕教師群體,他們運用信息技術比較得心應手,有經驗的老教師同樣受追捧。高校從事黨建與思政工作的政工干部,尤其是輔導員隊伍都比較年輕,平常就喜歡運用微信、QQ、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直播等方式與學生交流,開展黨建與思政工作。
3.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持續深入應用,為網絡黨建與思政工作開辟新天地。以前我們了解學生的思想近況,一般通過周邊同學了解他(她)的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現在可以通過他(她)的“朋友圈”就能發現有價值的“線索”。自媒體的廣泛流行,給黨建與思政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同時帶來新的機會。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技術等新興技術的持續深入應用,給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開展網絡教育帶來新的機遇,我們要與時俱進,主動作為。
二、必須理清三個認識誤區
1.誤區之一,認為黨建與思政+網絡等同于網絡+黨建與思政。互聯網誕生以來,高校就開始運用互聯網開展各類教育,包括黨建與思政工作。依據互聯網技術應用先后出現Web1.0時代、Web2.0時代和Web3.0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相繼出現電子黨建與思政、網站黨建與思政、智慧黨建與思政、云黨建與思政等形態,Web1.0時代對應是黨建與思政+互聯網,Web2.0時代對應是“互聯網+黨建與思政”,前者只是借用互聯網平臺開展黨建與思政,后者整合互聯網技術開展黨建與思政,在形式和內容上強調“結合”、“整合”。當下進入Web3.0時代,互聯網技術與黨建與思政深度融合,進入更高層次的“融合創新”階段,我們稱為“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
2.誤區之二,認為黨建工作等同于思政工作,或者黨建與思政不關聯。長期以來,高校存在黨建與思政分離甚至嚴重隔閡的狀態,要么相互替代,要么相互隔離,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這種情況得到根本的好轉,“黨領導一切”得到全面深入的貫徹落實,高校思政工作中,加強黨的建設,強調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同時在黨員的教育與管理中,強調思想政治教育。
3.誤區之三,認為高校思政課程等同于課程思政。高校思政課程屬于“第一課”,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以及二級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必須帶頭上好思政第一課,思政課程得到提升和彰顯。但對于大學生的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政課程,一定要貫徹到所有課程,尤其是專業課程,全面落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課程思政,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要求全體教職員工立德樹人,開展“三全育人”工作。
解決當前三個認識誤區,要堅持三個“融合創新”:第一,互聯網技術要與黨建、思政工作融合創新;第二,黨建與思政融合創新;第三,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創新。
三、開展網絡黨建與思政,未來已來
1.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演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網絡教育,經歷了“借用-整合-融合”發展時期,新冠疫情加快融合的步伐,全面步入“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時代。
圖1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演變
2.全面構建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我們根據馬克思“人本思想”和主體間性哲學理論,將Web3.0特性融入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嘗試構建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涵蓋個性化學習(Learning)、數字化交往(Association)、智能化管理(Management)和網絡化服務(Service)“四位一體”,簡稱“LAMS”教育體系。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黨建、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圖2:新時代網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LAMS體系
(1)個性化學習
在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數字學習(E- learning)、混合學習(B-Learning)、移動學習(M-Learning)和泛在學習(U-learning),構建基于Web3.0技術的個人學習空間和黨團組織網絡活動平臺,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在實踐中,我們借助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礪儒云課堂”平臺,開辦“網上黨校”,推廣黨課直播;運用“陳雄輝黨建與思政手機工作室”,開展線上思政課程;嘗試結合知識圖譜與互聯網融媒體技術,開發黨團線上課程,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span>2)數字化交往
實現在4A網絡環境(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下,組織師生的自由溝通和自由交往,促進全體師生的相互學習,同步提高。實踐中,我們建立綜合服務平臺,開展信息發布、思想交流、專題討論、會議視頻、意見反饋、投票表決、申訴投訴等網上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依托“智慧校園”、“學習強國”、“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等公共平臺,實現黨支部之間、黨員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交往活動。根據不同學生的思想和個性特點,推送不同學習資料,在線回答學生問題,開展一對一、多對一的思想交流和心理輔導。
(3)智能化管理
依托智慧校園平臺,建立全校師生黨建與思政工作智能化管理系統,建立數字化學生成長性檔案,與教學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后勤管理系統等學校各類管理系統無縫鏈接,對黨支部、團支部、班級日常活動實行動態性管理,每學期或學年對學生進行動態性評價,測評結果與發展黨員、年度考核、評優、獎懲相結合,建立更加客觀有效的評價體系和人才成長培養機制。
?。?/span>4)網絡化服務
依托智慧校園平臺,建立全校師生黨建與思政工作網絡化服務系統。黨建與思政日常工作實行網上辦公,黨支部、團支部、班級年度工作《計劃》、《總結》、《手冊》網絡提交,各類常規性檢查、評比線上進行。根據師生不同需求,包括學習、生活、工作、情感、人際關系、家庭、理念信念等所有問題,實行網絡個性化服務,滿足師生跨校區、跨專業、跨年級的不同需求,滿足師生成長成才的需要,促進個性化發展和完整性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ㄗ髡吆喗椋宏愋圯x,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張洪銘,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團委書記,講師,碩士;余思龍,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輔導員,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