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隊伍
李永杰
![]() | 姓 名:李永杰 電 話: 辦公室: | 職 稱:教授 郵 箱:liyj@scnu.edu.cn 個人主頁:teacherinfo.php?mid=31 |
個人簡歷及科研成果: | ||
---|---|---|
一、個人簡介 男,1952年生,經濟學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副校長。主要研究領域: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區域經濟等。 二、教育背景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 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 政治思想教育專業,哲學學士 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 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 政治經濟學專業,經濟學碩士 三、學術經歷 四、主講課程及研究領域 本科生: 碩士生: 勞動經濟學前沿專題 博士生: 高級勞動經濟學、中國勞動經濟問題研究 研究領域: 勞動經濟學 五、學術兼職 (1)中國勞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2)勞動科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 (3)廣東經濟學會副會長 (4)廣東省就業促進會副會長 (5)廣東勞動學會副會長 (6)廣東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副會長 (7)廣東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 六、歷年的研究成果 (一)主持的科研項目 (1)廣東勞動關系轉型與企業創新升級之路:理論、實證與政策研究,廣東省人文社科重大項目,課題編號:2014WZDXM014,2015 (2)南海高新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及公共政策研究(第二期),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人民政府(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課題),2014 (3)南海高新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及公共政策研究(第一期),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人民政府(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課題),2012 (4)廣東勞動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特別委托項目,課題編號:GD2011TW17,2012 (5)加快推進和完善廣東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重大項目,課題編號:2012B070300001,2012 (6)我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學科共建項目,課題編號:GD10XYJ12,2011 (7)國際貿易影響勞動力市場的機制與政策——以廣東發展為例,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課題編號:8151063101000051,2008 (8)廣東創新型企業的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課題編號:2007B070900096,2007 (9)廣東農業安全發展戰略,省長專項課題(廣東省財政廳2007 年度一般預算支出項目),2007 (二)論文 (1)工會存在“工資溢價”嗎?——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0 (2)國外創業與就業關系研究現狀探析與未來展望,外國經濟與管理,2011.9 (3)對外貿易、經濟結構與就業結構——基于1979-2008年廣東省數據的實證研究,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 (4)資本結構和管理報酬的業績敏感度:基于自由現金流理論的實證分析,中國勞動經濟學,2009.2 (5)國際貿易影響就業的實證分析,國際經貿探索, 2008.11 (6)廣東科技創新法規體系建設探討,科技管理研究,2008.7 (7)公共選擇與和諧發展:理解中國經濟當前的問題和挑戰,南方經濟,2008.7 (8)中國特色的劉易斯轉折點與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路徑選擇,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學報(社科版),2008.4 (9)廣東省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治理結構和模式選擇,中國勞動經濟學,2008.2 (10)經濟轉軌下勞動爭議社區治理的制度創新,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學報(社科版),2007.6 (11)中國旅游業產業關聯的定量分析,旅游學刊,2007.4 (12)工資差異理論研究發展動態,經濟學動態,2006.3 (13)論我國加工貿易的就業效應,財貿經濟,2004.6 (14)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外文版),2000.1 (15)加強區域合作、發展跨國經營──大珠江三角洲走向國際市場的選擇,世界經濟,1997. 12 (三)著作 (1)《工作分析理論與應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2)《社會主義經濟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四)其他出版物 七、歷年的獲獎情況 (1)2009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國際貿易影響廣東就業實證研究 一等獎 論文 (2)2007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研究報告 二等獎 研究報告 (3)2005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經濟定位與粵澳經濟合作發展新階段 提名獎 論文 (4)2005 廣東省人民政府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 一等獎 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