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高清免费网站-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国产精品福利在线播放-国产精品福利影院-色黄视频在线观看-色狐视频

林濤老師

2015-07-09 12:55:00 來源: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 點擊: 收藏本文
產業集群的“麥田守望者”
——馬克思主義中心林濤老師
【人物名片】
林濤,男,1979年生,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產業集群與區域創新,已出版專著《產業集群合作行動》等,擔任《經濟學原理》、《產業經濟學》等課程主講。
 
記者:首先非常感謝您抽出時間接受我們采訪。我們知道,您曾經在北京大學念過書,那么你當時為什么會想到要去北大呢?
林濤之前我了解到北京大學有一精神,叫兼容并蓄。理解是,能夠在北大結識到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東西,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認識到來自全國的朋友。當時因為成績上基本夠條件就拼一下考過去了,這是一個樸實的想法。
 
記者:那當時在北大有沒有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經歷呢?
林濤:我覺得在北大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北大的老師,這些老師都非常有個性,非常有自己的思想。其中有兩件事情給我印象比較深,有一位老師承擔了一個項目,甲方提出了不切實際的拔高數據的要求,但是這位老師就勇于堅持自己的研究結論。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博士階段的導師王緝慈教授,幾乎對于整個中國的產業集群都非常熟悉,講到哪一個省哪一個地方有什么樣的產業,都能夠如數家珍。這位老師對自己國土上的產業充滿感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促使我后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原因吧
 
記者:那我們有了解到你在北大學的是城市規劃,后來你從事了區域經濟那方面的研究,那你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林濤:因為我本科階段學的是城市規劃,然后到碩士博士階段就轉向了經濟地理或區域經濟,聚焦到產業集群與區域創新方面。我在學城市規劃的時候有機會到全國各地去跑,會接觸到很多城市區域的發展問題,比如說在四川某些非常窮,很多農牧民生活也非常窮苦。我當時就一直在想著能夠用什么來學以致用來幫助他們改變一些生活的條件。后來我發現經濟應該是區域發展當中的一個核心和一個關鍵的樞紐,所以才花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區域經濟發展,關注人們怎么樣利用一個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記者對產業集群有持續的關注,它對你來說最大的研究魅力是什么?
林濤:研究魅力的話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個就是產業集群體現為產業在空間上的集聚,應該是整個經濟發展或者是產業發展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它事關產業的競爭力產業的區域區域競爭力以及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
    另外一個是從經濟學科的角度上看,產業集群處在微觀與宏觀之間的中間層次,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實踐應用可能性。產業集群的魅力就是它能夠促進產業創新,產業的發展需要嵌入到區域中去創造它的發展環境,營造它的區域創新體系。
    產業集群的研究表明我們應該從區域產業發展的宿命論、決定論中走出來,要關注到激發產業主體能動作用。產業集群這個概念對我來說是一個思考人在產業發展中到底有什么影響的平臺,人們應該從要素、區位等決定論中跳出來,思考區域如何發展,產業如何發展,人們如何致富,改善自己生活追求自己幸福。這方面的研究空間十分巨大,也值得當作一個事業來不斷探索
 
記者:您在這方面研究有沒有一些實質性的成果?
林濤:理論方面,我發展產業集群合作行動的概念,主要思路是指經濟行為的外部性的源頭進行考察。區域發展以及產業集聚之所以能獲得企業之外的外部經濟是因為人們共同創造了一個適合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這種外在于企業的利益獲得,并不是純粹的無意獲得的。外部獲得的源泉,是人們有意識的達成——以產業集群合作行動的方式去不斷創造和積累正外部性,消除負外部性。包括企業、協會、政府的不同的主體之間,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去促進一個區域產業的發展。這跟我們以往理論講的要素稟賦或者是它的歷史發展條件、競爭結構等有所不同。合作行動就是強調在區域發展中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讓區域中的企業、政府能夠把握區域的命運。當然,合作行動并不是隨心所欲的,它要立足在對規律性、系統性的深刻把握與創造性組織。另外在實踐方面,我一直保持對國內外產業集群發展的密切關注,有幸接觸了廣東省在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方面的工作,廣東專業鎮研究有一定的積累。
 
記者:您在微博里有提到您是產業集群的"麥田里的守望者",您對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定位?
林濤:因為我覺得產業集群本身就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產業集群分布非常之廣,涉及到的面也非常之大,對于一個區域的發展對于民眾的創新創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關注守望產業集群的發展,是我的心愿。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來看,關注集群的發展歷程,然后希望集群能發展得更好,這是富民強國的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道路。這也是我研究以來一貫的思路和想法,我也希望未來在這個領域能出更多一些相關的成果。所以這“麥田里的守望者”也算是個比喻吧。
 
記者:我們在你微博上看到有一句話叫“愛曼昆,不愛原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
林濤:第一、曼昆先生對于經濟學的觀察是,協助我們的學生學習用一種歸納總結的方法。他提煉了十個經濟學原理,方便大家的學習,所以對于這位大師我們需要持尊重的態度,所以我就說“愛曼昆”。
第二、我怕大家因為是一個原理死記硬背,因此我后面寫了一句“不愛原理”,并不是說大家在原理方面不去重視,而是怕大家過于執迷于書本。我們需要把原理活化,活化到生活當中
 
記者:上學期讓我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個簡單的演講,然后大家就分享了很多對經濟現象的觀察,那你覺得這些能帶給學生什么嗎?
林濤首先,我想為大家創建一個交流的平臺,能夠在學了知識之后把這些知識運用到現實中去觀察。
第二、我想把課堂還給同學們。我們已經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中,單向性知識性灌輸是不合時宜了,我想在形式上更多的變化,這樣能喚起學生更多的主動性。
第三、我還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來激發大家的研究興趣。我一直在鼓勵大家以自己的觀察為契機去拓展自己的研究領域和視野,我也是希望大家在這個課程當中不要單純學書本中的東西,而是用你學到的去觀察去開辟自己的學術道路。而這樣的鍛煉不能等到大四才開始,從大一入學,我們就要大力提倡。
 
記者:那你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了解到學生的一些很有趣的話題?
林濤:學生都非常有意思,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幾題目關于自己創業類型,如賣花、賣卡、才藝表演、經營小型咖啡店等,這些是跟社會創業實踐結合比較緊密的。第二種是對最新的經濟現象的觀察,比如說很多同學3D打印技術、智能家電、余額寶或者是互聯網P2P金融這方面的有自己的觀察還有的同學就是結合了自己的生活興趣,比如說有些同學喜歡看韓劇,有些同學喜歡看動漫等,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與分享。在這些分享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把大家都感興趣的方面納入到課程中。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學習和補充的過程,我也能借此機會了解同學們的所思所想,更好地教學相長。我深信同學們是非常具有創造力的,我們需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大家展現自己。
 
記者:這個課程會給同學們帶來實踐性的東西嗎?
林濤經濟學跟生活關系密切,我鼓勵大家多了解跟經濟學有關的現象,比如說在課程中我會介紹并請大家去看廣州周邊的跟經濟有關的事物,例如廣州開創海上絲綢之路的古碼頭、遍布全城的各類型的專業市場、以及珠三角周邊如順德的家電、家具花卉等一些集群。因為我們現在的課程主要還是以課堂授課為主,我的設想是讓大家在課余的時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去多看看、多走走。還有一個設想就是希望大家能結合我們的創業或者其他經營方面的一些活動,把我們的供需原理、對價格的分析之類的知識用到這方面去,也希望大家能把相關的經驗帶回課堂分享。
 
記者:很多老師原先都是在公司或者企業工作過后來當老師,您覺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選擇呢?
林濤有一些老師其他單位工作的,會受制于工作需要,相對地缺乏自由,老師職業在思想、研究自由有更大的空間這種選擇可能也跟性格或者個人的發展規劃有關。不過現在當老師也不容易,比如說科研考核的一些東西,現在也有很多人在批判所謂的學術GDP。我蠻享受現在的生活的,每天在圖書館出沒,看看書,做做研究,講講課,其實跟同學們接觸還是挺好的。我比較喜歡這樣的生活。
 
記者正如您所說的一樣,很多老師學生都缺少一種“甘坐冷板凳”做研究這樣一種精神,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林濤:這確實是社會的一種思潮了,整個社會處于一種物質化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思潮,大家非常關注自己個人的利益,關注于經濟方面的收入。我希望我們同學也好,研究者也好,要有自己的一種信念或理想的追求比如我們除了關心自己,還可以關心到我們所生活的社區,關心到我們整個的國家,一個區域等等,這些都是對我們自己的格局和視野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的。
    我相信我們應該有一種獨立的精神,一種創造性地發光發熱的愿望,一種堅持自己研究興趣的執著假如我們在研究當中的格式不夠規范的話,還可以刻苦學習改進;假如我們研究方法沒有完全掌握的話,我們還可以繼續探索分析。如果資料和調研不充分的話,我們可以再進行補充。但如果大家丟了自己的研究理想和研究興趣的話,就再也撿不回來了。
 
記者:有同學在考慮要不要現在找一些項目來做,那你對他們有什么建議呢?
林濤:我的一個建議就是要以學習為主,要學有余力才去參加項目。第二個就是我們項目要有所選擇,不要每個項目都參加,不要做得過多過濫。你要認可這個項目對我本身能力的一種提升。我們參加是為了學習一種方法,學習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單純地看重它的一些報酬。我也是建議大家適當地接觸一些應用性的項目,它畢竟是接觸社會了解現實的一個渠道,也是拓展未來研究空間、準備就業的一種很好的鍛煉。
 
記者:您剛才我們應該關心社會上一些熱點話題,那最近有一個熱點話題就是有一位中學老師辭職信內容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您對這種選擇是怎么看的?
林濤:這樣選擇背后代表的是一種對自由的向往,那位老師希望到一個更好的環境開拓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人生,這一點上我是支持去探索的。然后我想提一個建議,當我們從事某一行業的時候,如果你確信這個是你喜歡的行業,那么你就要有一種長期的執著的精神在這里。要成為行業里的領頭人物,是需要長期性的關注的,不是說三天兩頭就可以完成的。那這時候可能就會有一個矛盾,一方面我們希望體驗更多視野更廣,另一個方面,我們又希望我們能在某一方面能夠更專精。視野這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更多更廣泛的學習。在專注這一方面,希望大家從現在,從入學開始就關注一些研究性課題研究視野、方法等等。這些對于我們將來的發展都是有幫助的。總之,無論做什么,都請認真。如果想好了要去看世界,那就出發吧!
(撰稿:林婷、張景鋮     審稿:張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