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效率,實現均衡,理性決策以最大化大學收益
——經濟系連洪泉老師
【個人名片】
連洪泉,男,1984年生,廣東汕頭人,現為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系講師、經濟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廣東省潮人海外聯誼會青年委員會委員。2012年6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稱號。近年來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l Science》等國家權威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多篇,現主持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青年教師科研培育基金項目,并負責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粵東項目。主要研究議題集中于公共行為和實驗研究,農村公共品,信息公開和環境污染治理,企業投資和融資行為等領域。
記者:連老師,您好!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了解到您對學術科研的熱情非常高,學術論文成果很多,那根據您的經驗,您認為怎樣的論文才是一篇有價值的論文?
連洪泉:我覺得衡量學術成果到底好不好,首先要看發表刊物的等級。一般來講,發表的刊物等級越高,起碼意味著學術圈里大家對于你的研究成果比較認同。其次,我們更注重那種應用型的研究,研究出來的東西政府是不是比較看重,民眾是不是比較認可,畢竟我們人文社科更注重的是政策的應用。
記者:我們在學習中有比較深的感觸就是不知道如何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論文,請問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連洪泉:我覺得要寫好論文,首先要學好計量的方法,我們發現很多同學到了大三大四的時候,對計量方面的數據分析能力還沒有完全掌握,他們更多的只是會做一個簡單的數據描述性分析報告,這是遠遠是不夠的。特別是我們經管類的學生,計量的功底肯定是要有的。因為把握了方法,你才能夠在分析的問題上有一些突破。其次,本科畢業論文要符合規范。整個文章的寫作要遵循論文的基本格式,包括你的引用,你的理論基礎來源肯定要有,這兩點是最基本的。
當然我們寫好一篇論文,還要閱讀許多相關的研究成果。你的研究要建立在別人的研究基礎之上的,所以你肯定要對相關的研究領域有一個最基本的把握,然后才能提出自己的一些創新點。當然作為本科生來說,最主要的還是掌握方法、符合規范,你哪怕是能夠模仿國內頂尖刊物上創新性的東西,我們會覺得你已經具備運用計量工具進行定量分析的專業能力。
記者:上個學期您在期末考卷上出了一道博弈題,跟您是怎么想到要出這道題的?
連洪泉:當時我想把自己所研究的最前沿的東西應用到教學中,所以把微觀經濟學中的囚徒困境博弈具體化為兩人同時決定投資多少于某個公共項目的一道試題,并以最終個人的私人賬戶收益和公共賬戶收益之和來決定學生該題得分。當然我也根據考試的結果專門寫了一篇關于教學改革方面的文章,題目為《行為和實驗經濟學研究在傳統經濟學考試中的應用》,已刊發在《考試周刊》2015年第30期。那道題是我們行為經濟學方面的一個問題,是一個實際博弈的問題應用到教學當中的一個結果。而且我們這道題的答案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道題主要是考的是你的思維方式,看你能不能用所學的理性經濟人、有限理性來分析這道題。你用什么樣的方法分析,都是對的,關鍵是你能不能用專業性的東西來為你所做的這個選擇提供理論依據。可能結果會有一點運氣在里面,但是也依賴于你的專業能力和判斷。如果說你知道理性選擇的結果是什么,那不管別人選多少,你都可以得到你自己最好的結果。
實際上有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同學已經知道最優的選擇結果是什么,我用的那個博弈本質上就是囚徒困境博弈,需要運用納什均衡分析。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你要假設大家都是一個理性經濟人。關鍵的問題是,你不知道對方是不是一個理性經濟人,所以這考的就是你對人性的判斷,還有你對納什均衡結果的把握程度。我出題的另外一個主要目的是要將高年級的學生和低年級做一個比較。從理論上來講,高年級的學生畢竟比低年級的多接受了幾年教育,正常來講高年級的結果應該是要比低年級的平均程度低一些。當然,也可能會高,因為高年級的同學都知道公共悲劇,大家為了避免這種悲劇,都采用一種合作的方式。
記者:在我們看來,博弈類似于選擇。最近,對于社團留任與否,輔修與否這種選擇,您是怎么看的?
連洪泉:應該說博弈一般要求至少是兩個人,你所說的情形我覺得這些選擇實際上是個人的選擇,不過個人選擇我們也可以把它歸為博弈,就是你跟上帝(自然)在博弈。比如我在未來不確定的環境下,我來做一個選擇。你究竟要做怎么一個選擇,實際上取決于你的個人偏好。你要清楚自己的偏好,然后在你的約束條件之下選擇你的最優結果。別人只能給你提供參考,但是沒辦法幫你做選擇。因為你的選擇實際上取決于自己的偏好,自己的偏好,可能只有自己知道,有些時候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那你只能通過干中學,在不斷的實踐當中不斷嘗試哪一種才是你最喜歡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出自己最理想的選擇。假如說我們每個人都只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就是當所有人都最求最大利益的時候,我們能夠計算出一個結果。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可能還要考慮其他人的一些心理感受。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選擇可能跟教材中博弈的理性均衡結果不一樣,但是為什么會產生這種不一樣,正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記者:之前您擔任了經管學生會經管節案例分析決賽的評委,在您看完決賽選手的表現之后,您覺得經管的學生是不是應該多抓住機會到企業、公司做實地的調研?
連洪泉:實際上,多做一些社會調研方面的事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經管類專業跟現實生活中的聯系是更緊密些的,經管類的學生除了要學好自己專業性的基礎外,還要多與企業接觸。比如說做一個案例分析,我到一個企業去考察其實際流程是怎樣的。
首先實地了解一下企業,才能用所學到的知識解釋現實現象。
其次,對于經濟學專業來講,還有必要更多地去接觸社會,只有當你多接觸社會之后,才有動力用所學到的專業性知識解釋一些社會現象,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記者:很多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覺得經管學大多是理論上的知識,并沒有什么實際用處,您覺得問題是出在哪?
連洪泉:其實很多學校的學生可能都會面臨這種困惑,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讀的是大學,不是職業教育。因為如果你讀的是職業教育,那我就直接教你一門具體技能。大學學習的更多的是理念。如果我們到其他一些高校旁聽的話,會發現他們更多地去開一些哲學、心理方面的課程。可能你會說,探討哲學問題對找工作有什么意義呢?但是等到你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現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當你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之后,你會面臨著其他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你要解決工作單調的問題,這時并不是專業技能可以解決的,而是由你的心理素養所決定的。找工作的時候,有技能可能對你有幫助,但是能讓你以后事業更平坦的,不在于你的技能,而在于你的思想。當然了,除了理論,我們也應該多做一些實踐性的項目,這樣可能會減少同學們這方面的顧慮。
記者:說到專業課的學習,很多學生覺得專業課本太高深看不下去,您能給大家一種怎樣的建議呢?
連洪泉:改善這種情況一方面要靠老師,一方面也要靠學生。我們老師會改變一下教學的方式,進行各種各樣的教學改革。比如讓學生準備一個課題然后上臺發表不同的意見,或者,我們會根據教材當中的主題讓進行辯論。通過這種參與式的活動,可以提高同學們對知識的接受效果。
對于學生來說,通過科研立項、大創計劃和挑戰杯等課堂外的活動,也可以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當你準備申報材料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準備到,你就會拼命去看各種各樣的材料。在參加這中項目的過程中,你會學到更多的東西而且也會學得更加扎實,這也是企業更加注重的,因為通過這種活動的方式也可以體現出個人的自學能力、和團隊成員的合作能力。這也是很好的學習新方式。
記者:最后,您覺得我們經管的學生需要具備什么技能?您對我們有什么建議或者期待呢?
連洪泉:技能方面,我覺得要掌握幾點
第一,要學會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計量的方法;
第二、要學習一些經濟學模型,因為我們所謂的“經濟學思維”就是用一些簡單地模型來解釋一些經濟現象,所以你要奠定好你的經濟學思維或管理類思維的基礎。
第三、應用方面的話,你可以多點參加調研活動,學以致用,理論結合實踐會幫助你更好地學習經濟學。
我對你們的期待有兩個:
第一、用好大學資源,追求效率。大學資源比較豐富,學習成本很低,你們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學四年時間進行投資,在既定學費條件下最大化你們大學四年的收益。這也是你們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經濟學效率思想并學習如何理性決策的過程。
第二、做好時間規劃,實現均衡。你們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課程,各種各樣的考試,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你們需要規劃好時間,做好提前量。我們經濟學是講究均衡思想的,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其實也是你們學會資源優化配置方法并學以致用的過程。
(撰稿:林婷、張景鋮、李倩怡 審稿:張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