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學與科研變得更有趣
——經濟研究所魏下海副教授
【人物名片】
魏下海,男,福建漳州人,2010年6月畢業于南開大學,勞動經濟學博士,同年7月進入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工作,現為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研究所所長。近年來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重要期刊發表論文幾十篇,研究議題集中于勞動經濟、收入分配、人口經濟學、制度與發展等領域。
【如何將“看似枯燥”課程變得生動有趣?】
魏下海老師自入職華師以來,一直擔任本科生《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教學工作。長期以來,《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是經管學院本科學生普遍“懼怕糾結”的課程,但魏老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化解了同學們的擔憂,他始終堅持啟發式和實踐式教學,寓教于樂。他熱愛課堂,善于用一個個妙趣橫生案例講解艱深的統計方法,培養學生統計邏輯思維能力,讓同學們學會運用真實數據來檢驗經濟學理論或常識,譬如,禁酒令在多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率?縮小班級規模會提高教學質量嗎?勉強的婚姻對孩子未來成長有利嗎?諸如此類問題大大地激發同學們學習熱情,化枯燥為樂趣。
自任課以來,魏下海老師在學生中深受好評,這是對其教學質量的充分肯定。對于這一點,他表示能獲得學生喜愛是他身為大學老師的幸福。同時他表示,多向教學經驗更加豐富的教授們學習,以此為榜樣,也是年輕教師得到快速成長的關鍵要素。
【為什么要從事經濟學的研究工作?】
魏下海老師在大學期間學習經濟學專業,大學畢業后曾教過高中數學,爾后辭職讀研,并遠赴南開大學求學,攻讀博士學位。魏老師表示,如今選擇從事經濟學研究,因為它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件好玩有趣的事情。
對于如何更有效率的產生科研成果?魏老師認為,一個良好的學術合作團隊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他與董志強教授形成穩定學術合作關系,圍繞老齡化與收入分配、工會作用、制度環境與企業家行為等議題開展一系列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在圈內同行形成一定的知名度。此外,他還提及,年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人固定討論(譬如學院學術沙龍、華南經濟論壇等)獲取更多的“知識溢出”和“規模效應”,這是因為,一方面,來自同一學院的大部分老師時間配置都比較相似,大家易于齊聚一堂,匯聚各方想法并產生思想碰撞;另一方面,大家面臨的“制度軟環境”也相同,有著對學術研究的共同追求和愿望,可以彼此打氣、相互鼓勵,并使科研做得更有價值。
【怎樣指導學生參與科研?】
魏老師認為,學生可不必將經濟學研究視為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它其實源于生活,來自我們對周圍世界中變量之間關系的認識和感知,是簡單而有趣的。另一方面,做科研也是對思維的鍛煉,能夠培養我們思考問題的習慣。
魏老師表示,若有機會學生應多接觸多參加一些科研調研項目。學生進行調研首先遇到的難點和重點就是選題,學生選題一般是從興趣出發,所選的課題不一定具有理論和數據支撐。學生對課題項目的選題,應盡量要做到兩個方面:有趣和(或)有意義。對于本科生而言,如果選題能二者兼得是最好,如果有其一也是可以的。
【后記】
面對對未來是否有進一步的規劃?魏老師說,作為大學老師,他熱愛這份事業。如果在教學上能夠得到學生認可,在科研上能有點滴貢獻,那么,這樣簡單而平凡的生活就已經很滿足了。
有人對幸福的定義是:“找一份喜歡的工作,這樣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都是快樂的,找一個喜歡的人,這樣晚上八點到早上八點也是快樂的。”筆者認為這是魏下海老師的生活寫照,踏實從事感興趣的工作,生活必定給予豐厚的回報。
(撰稿:廖秋梨 林靈音 審稿:張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