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管理管理學院“十五”期間發展計劃
為了適應國家、廣東省和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教育發展戰略的需要,根據本院的發展歷史和現有條件制訂本發展計劃。
一、制訂“十五”期間發展計劃的基礎
經濟與管理學院自2000年6月成立以來,在學院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已在學院發展的特色與方向上取得了共識。在管理體制上,已清晰地界定了學院和各系、所之間的職能和責權利關系,“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管理模式已經形成。在學科建設、學生培養和科研等方面,已開始發揮資源共享、學科互補的優勢。學院的制度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已出臺了關于教學、科研、行政、學生管理、收入分配、教職員工管理、創收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并根據實施情況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學院各級黨組織與各級行政明確分工,緊密配合,有力地推進了學院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學院管理體制的順利建立以及各項資源的迅速融合為“十五”期間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院現設有經濟學系、工商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系、信息管理學系等4個系,經濟研究所、勞動經濟研究所、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研究所、國民經濟研究所等4個研究所,市場經濟、第三產業經濟、開放地區發展戰略、證券、現代公司管理、港澳臺經濟等6個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政治經濟學1個博士點,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等6個碩士點和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國際金融方向、工商管理方向)、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四個本科專業,物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證券投資與管理等四個??茖I。目前,學院已建成實力比較雄厚的理論經濟學學科,發展了具有優勢的部分應用經濟學學科和管理學學科。
全院現有教職員工8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講師19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9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8人、碩士學位的40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12人。已形成了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全院共有學生22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人,碩士研究生59人,本科生779人,??粕?18人,函授生977人。
學院的科研隊伍和科研成果呈現出較強態勢,特別是自“211工程”立項以來,學院科研形成以“211工程”項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第三產業發展”建設為核心、在西方經濟學理論、勞動經濟學與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多角度展開的局面,成果卓著。此外,在國民經濟學、金融學、現代公司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方面,也取得較豐碩的成果。目前,學院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0項,省部級49項。1996年以來,共出版專著59部,在國家及省級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538篇,獲專業科研獎勵41項,其中全國性獎勵4項,省部級一、二等獎26項。
二、發展目標定位
學院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把學院建設成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富有學科特色的研究型、應用型和開放型學院。其中,“十五”期間的發展目標如下:
1、全國定位。通過“十五”期間的建設,本院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部分專業和方向在全國師范類大學的同類學科中處于前列。
2、省內定位。在“十五”期間,本院的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部分專業和方向繼續保持在全省前列,同時積極發揮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等專業的優勢,在發展工商管理專業的同時積極探索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發展。
3、校內定位。在“十五”期間,本院將繼續擔當我校實施新型(綜合型)師范大學建設戰略的主力,成為非師范類教育和學科建設的龍頭之一。
三、學科建設計劃
1、博士點建設計劃。
在“十五”期間,本院將努力建成一個應用經濟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努力創造條件申報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同時將與我校其他相關專業聯合申報應用經濟學的二級學科博士點一個。
2、碩士點建設計劃
為了實現博士點建設計劃,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在“十五”期間將積極建成理論經濟學1個碩士點,應用經濟學1-2個碩士點,管理學1-2個碩士點。同時爭取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積極準備興辦面向中專和職中財經類師資的經濟管理專業教育碩士研究生班。具體計劃如表1所示。
表1 “十五”期間學科點建設計劃
年度 | 博士點建設 | 碩士點建設 |
2002 | 勞動經濟學 | 金融學 人力資源管理 情報學 |
2004 | 應用經濟學二級學科博士點一個 | 人口、資源和環境保護 |
3、重點學科建設
本院現有政治經濟學省級重點學科1個。為了推動應用經濟學科的發展,在“十五”期間將努力建成1個應用經濟學省級重點學科。
四、本科專業建設計劃
1、新增本科專業計劃。在“十五”期間,本院將新增勞動和社會保障、金融學、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物業管理)、電子商務、出版管理等本科專業。具體計劃如表2所示。
表 2 “十五”期間本科專業發展和新增優秀課程計劃
年度 | 新增本科專業 | 新增優秀課程 |
2001 | 勞動和社會保障 金融學 | |
2002 | 出版管理 電子商務 | 勞動經濟學(省優秀重點課程)信息管理自動化(省重點課程) |
2003 | 工商管理(物業管理) 市場營銷 |
注:1、以上新增的金融學、工商管理專業本院實際上已開辦了10多年。2000年這兩個專業方向被調整為經濟學專業。
2、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與我院已開辦的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專業有極大的相關性,新開該專業無須投入較多的新資源。
3、物業管理、電子商務專業現已開辦了專科,有了較好的基礎。
4、出版管理專業與我院現有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有極大的相關性,新增該專業也無須投入較多的新資源。
2、新增優秀課程計劃。
目前,我院的政治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是省重點課程。在“十五”期間內,將新增1門省優秀重點課程、1門省重點課程和1-2門學校優秀課程。
五、科研計劃
在“十五”期間,本院的科研活動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十五”期間力爭新增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30項。出版專著和教材60部。在國家及省級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600篇。同時力爭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成果獎勵多項。
六、師資隊伍和學生規模
1、教師規模
到“十五”期末,本院的專職教師將達到100人,教輔人員20人。其中教授30人以上,副教授40人以上。教師隊伍中擁有碩士學位的人數將占教師總數的95%以上,其中40歲以下的教師將全部擁有碩士學位。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將占教師總數的30%以上。具體計劃如表3所示。
表3 “十五”期間教師隊伍發展計劃 單位:人
年度 | 教師規模 | 教授人數 | 副教授人數 | 博士人數 |
2001 | 72 | 12 | 21 | 8 |
2002 | 82 | 15 | 25 | 10 |
2003 | 90 | 20 | 30 | 15 |
2004 | 95 | 25 | 35 | 24 |
2005 | 100 | 30 | 40 | 30 |
2、研究生、本科生規模
到“十五”期末,本院的研究生規模將達250人,其中博士生30人。本科生規模將達到1200人。其中報考研究生的比率將達到25%以上,考取率將達8%以上。具體計劃如表4所示。
表4 “十五”期間本科生發展計劃 單位:人,%
年度 | 研究生規模 | 本科生規模 | 報考研究生比率 | 研究生考取率 | |
博士生 | 碩士生 | ||||
2001 | 20 | 59 | 800 | 10 | 2 |
2002 | 24 | 90 | 900 | 15 | 5 |
2003 | 26 | 150 | 1000 | 18 | 6 |
2004 | 28 | 190 | 1100 | 23 | 7 |
2005 | 30 | 220 | 1200 | 25 | 8 |
注:如能開辦經濟管理專業的教育碩士班,碩士研究生人數將達800人,考研率將超過30%。
七、相關措施
在“十五”期間,本院的發展思路是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為中心,以后勤為保證,充分調動各系、所和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在“十五”期間,本院將繼續深入探索教育和教學改革的新模式,積極推進“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教育模式。為此,必須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特色,進一步強化創收對教學和科研活動的支持,并進一步完善學院各項制度的建設。
1、加大對學科建設、科研課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和獎勵力度。
(1) 加大對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啟動資金的投入
(2) 進一步完善博士點、碩士點建成獎勵制度
(3) 進一步完善本科專業建成獎勵制度
(4) 進一步完善新重點學科、新重點課程、新優秀課程、新重點實驗室建設獎 優秀科研成果獎勵制度
(5) 進一步完善優秀教學成果獎勵制度
(6) 進一步完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獎勵制度
2、進一步完善教師學術專著出版資助制度。為了促進我院科研水平的提高,學院將設立專項基金資助高水平、前沿性學術著作的出版。為此,將進一步完善學術著作的寫作計劃和對擬資助出版書稿的遴選制度,
3、進一步完善教材出版資助制度。教材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基礎。學院將按照“十五”計劃中提出的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目標,優先資助新增專業、重點課程和優秀課程的教材出版。
4、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1)強化對教職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
(2)大力引進專業人才,力爭在“十五”期間引進2名以上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
(3)支持和鼓勵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4)支持和鼓勵教師的專業進修;
(5)強化對教職員工的定期考核;
(6)加強與校內外相關專業的資源共享。
5、加強教學、科研條件的建設
(1)進一步完善圖書資料庫。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電子閱覽室;加大圖書資料的購買力度,加快庫存圖書的流轉速度。
(2)加強實驗室建設。重組各系所的實驗室資源,加快電子商務實驗室、經濟管理實驗室等新型實驗室的建設。
(3)加快實習基地建設。廣泛聯系各種社會資源,盡快建成物業管理、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的固定實習基地。
6、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本科生報考研究生的比率和考取率。為此,將強化對數學、英語等基礎課程的教學和訓練,并組織研究生入學模擬考試,對模擬考試合格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